欢迎访问山东特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产品列表
Product categories

产品中心

新材料

微通道反应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微反应器”也称“微通道反应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微反应技术兴起以来,由于其特有的特点和优势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科研院校和企业界共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不但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而且在医药、农药、特种材料以及精细化工产品及中间体的合成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微反应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连续流动的管道式反应器;反应器中的微通道利用精密加工工艺制造而成。由于微反应器内工艺流体的通道尺寸非常小,相对于常规管式反应器而言,其比表面积体积比非常大(可达10000~50000㎡/m3)。因此微反应器具有很高的混合效率(毫秒级范围实现径向完全混合)、极强的换热能力(传热系数可达25000W/(㎡·K))和极窄的停留时间分布(几乎无返混,基本接近一个平推流)。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具有安全化、自动化、微型化、绿色环保、快速放大工业化的特点。连续流工艺的开发和研究对加速制药工艺实现连续化生产,改变医药行业部分现状,使药厂小型化,微型化,更加环保绿色,实现绿色制药,具有重要意义。微反应器简介:微反应器,即微通道反应器,利用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特征尺寸在10到300微米(或者1000微米)之间的微型反应器,微反应器的“微”表示工艺流体的通道在微米级别,而不是指微反应设备的外形尺寸小或产品的产量小。微反应器中可以包含有成百万上千万的微型通道,因此也实现很高的产量。发展前景21世纪由于环境恶化以及能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使化学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微反应器表现出的诸多优点,科学界致力于探索新的反应途径使化工生产更加经济和环保,所以我们有必要相信微反应器将在化学工业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微反应器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它的原理和特性有了较好的认识,且在微反应器的设计、制造、集成和放大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传统的“三传一反”理论必须进行修正、补充,反应的一些原理还没有探讨清楚,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另外在它的制造、催化剂的壁载和系统的自动控制方面还存在许多技术难点,有必要进行微反应系统中表面和界面现象、传递规律、反应特性和放大集成的深人研究。

特创科技

山东特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1日,是国内一家提供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工业化设备的创造新型科技公司。公司的产品涵盖各种型号的碳化硅、316L、C-276(哈氏合金)微通道反应器及工业化设备。其中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工业化设备是公司的重点研发方向。通过公司自身强大的研发团队与各大科研院校、专家的密切合作,公司旗下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内的技术水平。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我公司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商标注册证书一项,展现出我公司强大的研发实力。企业发展规划成为国内连续化设备的企业,是特创人对自己的期许和对客户的承诺。以中国十三五改革宏观趋势为依托,利用科技材料改变精细化学品在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占地多、投资大、污染大、安全隐患多、人员多等)。公司致力于将化学反应器设计成易拆装,安全,高度自动化的模块;致力于减少化工生产中的污染,提高化工生产中的安全系数,确保每个企业的安全生产;致力于中国化工行业的绿色升级改造,达到世界地位。经过不断的探索,特创已拥有自主研发和生产的微通道反应器管式反应器、MIC反应器等连续化设备,并可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化生产316L/PTFE/C-276/SIC等多种材质设备。以多年化工实践经验为保障,特创对化学反应有着更深刻的认知和感悟,能够更基于化学反应本身的优缺点完成对设备的修订和改进。未来,特创将以优势服务为基础,用连续化设备赋能合作伙伴,解决用户在化工研发/生产/放大等环节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连续化反应设备在降低污染/提高原子利用率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优势,而基于连续化设备理念,特创带领将新一轮的化工热潮。期待在未来能够协助更多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中国制造对中国化工的助力!

反应器

浅谈四种关于化工放大的方法化工放大,即化学品的生产从实验室规模放大到工业规模,是化学品采取规模化生产、实现产业化不可或缺的开发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许多化学品必须实现规模化生产才有利润空间,因而化工放大显得尤为重要。化学转化伴随着质量、热量和动量传递发生,随着规模的改变,生产设备材质、原料规格、生产工艺条件、生产方式、产品收率等都将发生改变,尤其是工艺条件与产品收率和实验室合成结果差别较大,这归因于“放大效应”。放大效应存在的根本原因,除了设备和原料引入的杂质可能导致副反应或副催化作用外,主要在于设备尺寸变化引起的介质的流动规律、机械效率和传热速率发生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并不协调相似。以传热速率为例,实验室1L反应器换热面积是0.03m3,工业生产规模1000L反应器换热面积是3m3,单位体积换热比表面积工业规模是实验室的1/10,在工业生产中势必由于传热不畅引起温度升高或降低,造成反应不能在佳温度条件下进行,产率降低。反应过程涉及决定放大效应的各种因素——几何、运动、动力和传热,是放大效应存在的关键过程,同时反应过程决定配套的单元操作过程(物理过程)。在化工过程的开发中,只要反应过程的放大问题解决了,其他单元操作过程即可迎刃而解。因此,化工放大重点研究反应过程(反应器)的放大规律。随着制造技术、计算技术和测量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开发了多种化工放大的方法,有的已实现成功的应用,有的处于研发阶段。笔者根据化工过程开发实践经验并结合文献报道,总结了3种常用的放大方法——逐级经验放大、数学模拟放大和“量纲分析”放大,顺便总结了一种特殊类型反应器——微型反应器的放大方法。

碳化硅微通道反应器_微通道反应器

微反应器是一种借助于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三维结构元件。微反应器通常含有小的通道尺寸(当量直径小于500µm)和通道多样性,流体在这些通道中流动,并要求在这些通道中发生所要求的反应。这样就导致了在微构造的化学设备中具有非常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率。微反应器,即微通道反应器,利用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特征尺寸在10到300微米(或者1000微米)之间的微型反应器,微反应器的“微”表示工艺流体的通道在微米级别,而不是指微反应设备的外形尺寸小或产品的产量小。微反应器中可以包含有成百万上千万的微型通道,因此也实现很高的产量。微反应器的结构给它带来了一系列的性能,故它被应用到许多领域中。例如对于小规模的光化学过程,采用透明的微反应器可有利于薄流体层靠近辐射源。德国美因兹微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平行盘片结构的电化学微反应器。使用这个装置,提高了由4一甲氧基甲苯合成对甲氧基苯甲醛反应的选择性。由于微反应器高的传热效率,使反应床层几近恒温,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进行。Wan等在微反应器中将苯胺氧化成氧化偶氮苯,DelSman等在微系统中研究了一氧化碳的选择氧化,同时微反应器也被应用到加氢反应、氨的氧化、甲醇氧化制甲醛、水煤气变换以及光催化等一系列反应。另外,微反应器还可用于某些有毒害物质的现场生产,进行强放热反应的本征动力学研究以及组合化学如催化剂、材料、药物等的高通量筛选。

碳化硅反应器

碳化硅又名碳硅石、金刚砂,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通过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碳化硅在大自然也存在罕见的矿物,莫桑石。在C、N、B等非氧化物高技术耐火原料中,碳化硅为应用广泛、经济的一种,可以称为金钢砂或耐火砂。中国工业生产的碳化硅分为黑色碳化硅和绿色碳化硅两种,均为六方晶体,比重为3.20~3.25,显微硬度为2840~3320kg/mm2。碳化硅是由美国人艾奇逊在1891年电熔金刚石实验时,在实验室偶然发现的一种碳化物,当时误认为是金刚石的混合体,故取名金刚砂,1893年艾奇逊研究出来了工业冶炼碳化硅的方法,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艾奇逊炉,一直沿用至今,以碳质材料为炉芯体的电阻炉,通电加热石英SIO2和碳的混合物生成碳化硅。关于碳化硅的几个事件1905年次在陨石中发现碳化硅。1907年只碳化硅晶体发光二极管诞生。1955年理论和技术上重大突破,LELY提出生长高品质碳化概念,从此将SiC作为重要的电子材料。1958年在波士顿召开第一次世界碳化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1978年六、七十年代碳化硅主要由前苏联进行研究。到1978年采用“LELY改进技术”的晶粒提纯生长方法。1987年~至今以CREE的研究成果建立碳化硅生产线,供应商开始提供商品化的碳化硅基。[3]物质品种编辑碳化硅有黑碳化硅和绿碳化硅两个常用的基本品种,都属α-SiC。①黑碳化硅含SiC约95%,其韧性高于绿碳化硅,大多用于加工抗张强度低的材料,如玻璃、陶瓷、石材、耐火材料、铸铁和有色金属等。②绿碳化硅含SiC约97%以上,自锐性好,大多用于加工硬质合金、钛合金和光学玻璃,也用于珩磨汽缸套和精磨高速钢刀具。此外还有立方碳化硅,它是以特殊工艺制取的黄绿色晶体,用以制作的磨具适于轴承的超精加工,可使表面粗糙度从Ra32~0.16微米一次加工到Ra0.04~0.02微米。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Processed in 6.652 second(s), 184 queries, Memory 5.76 M